用于评价海域环境质量状况的水质、沉积物和生物的各项评价指标; 用于表征废物特性的要素; 伦敦倾废公约附件三中需要考虑的其它有关方面。 具体的可参考下列项目: 水文气象 水深、水温、盐度、水色、透明度、海流、海况、风向、风速和简易的天气现象。
级 海面光滑如镜或仅有涌浪存在,海面高度为0英尺(0米)。1级 波纹或涌浪和波纹同时存在,海面高度在0-1/3英尺(0-0.1米)之间。2级 波浪很小,波峰开始破裂,浪花不显白色而呈玻璃色,海面高度在1/3-1 2/3英尺(0.1-0.5米)之间。
波级描述了海面的波浪大小与风力的关系,是海洋气象学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级别的海况,对航行船只及海上活动有着显著的影响。让我们一探这些波级的详细情况。波级为0级时,海面几乎风平浪静。波浪高度不超过0.1米,风力级别为0级,海面如同一面明镜,没有波浪起伏。
海况主要指以下两种情况:一是风力作用下的海面外貌特征。根据视野内海面状况、波峰的形状及其破裂程度和浪花泡沫出现的多少等,共分为10级;二是海区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质及其变动情况,包括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水团和大洋环流的分布状况等。
根据国际海洋测量标准,6级海况下的海浪高度约为5-4米。这种海况下,海浪较大且波浪翻滚,可能会产生较大的浪花和浪涌。船只在这种海况下需要特别小心,可能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和摇晃。此时,航行和水上活动需要谨慎考虑,确保安全。
总浪长的基本概念 在海洋学中,浪长通常指的是海浪从波峰到波谷的长度,是单个波浪的特征之一。而总浪长则是衡量海浪整体的一个指标,反映的是一定时间内海浪的综合情况,包括了波峰高度、波长和波形等多个方面。它不仅能帮助研究者理解海洋的运动规律,对船只航行和沿海居民生活也有重要的影响。
1、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的邮编是718200吴堡县,位于中国陕西省北部,隶属于榆林市,是榆林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黄土高原边缘,总面积约1732平方公里,人口约17万,是榆林市下辖面积较小但文化底蕴深厚的县份之一。
2、属于: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吴堡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榆林市东南部。北靠佳县,西接绥德,东南濒临黄河,与山西省临县、柳林、中阳相望。南北长30.4千米,东西宽28千米,总面积428平方千米。总人口8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宋家川镇,邮编:718200。行政区划代码:610829。区号:0912。拼音:Wubu Xian。
3、吴堡县属于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位于陕西省东北、榆林市东南部,北靠佳县、西接绥德、东临黄河,与山西省临县、柳林相望。吴堡县扼秦晋之交通要冲,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是陕北通往华东、华北的桥头堡。名胜古迹有黄河二碛、吴堡大同碛、吴堡石城、太平寺、柳青故居、横沟温泉等。
4、吴堡县的读音是wú bǎo xiàn。吴堡县,隶属陕西省榆林市。位于陕西省东北,榆林市东南部。北靠佳县,西接绥德县,东临黄河,与山西省临县、柳林县相望,总面积48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吴堡县下辖1个街道、5个镇。2022年,吴堡县户籍总人口95万人,常住人口98万人。
1、活动型火山-沉积建造主体属大陆裂谷,局部发育为局限小洋盆及古火山岛弧环境,主要由三花石岩群、宽坪岩群、碧口岩群、熊耳岩群、西乡岩群和耀岭河岩组等地层单位组成; 稳定型陆源碎屑-碳酸盐岩建造主要分布于南秦岭、大巴山扬子板块,属震旦纪稳定盖层沉积,包括南沱组、陡山沱组、灯影组。
2、我国东南沿海中生代活动大陆边缘的大规模酸性—中酸性火山作用发生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阶段末期,属于由挤压向张裂过渡的构造环境(王德滋等,2002)。赣杭构造带火山作用受制于这一地质构造背景。
3、珠江口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经历了早第三纪张裂时期与晚第三纪裂后时期,相应的发育 了陆相湖盆与海相沉积两大沉积体系(图3-2)。张裂期分为4个演化阶段,各阶段有不 同的古环境演化,相应沉积了不同的油气源岩层系和储盖层系,形成了类型多样的油气勘 探目的层。
4、南岭东段区域上处于华夏古陆闽、赣、粤后早古生代隆起与湘、桂、粤北晚古生代— 早中生代凹陷的交汇部位(图7-13)。该区地壳演化经历了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中 生代、晚中生代、新生代四个构造旋回。